综合新闻
综合新闻
第三届中国生物地理学大会暨西南生物多样性保护论坛在昆明成功举行
发布日期:2023-09-17浏览次数:

2023年9月15日至17日,由中国地理学会和云南大学主办,中国地理学会生物地理专业委员会、云南大学生态与环境学院、国际河流与生态安全研究院联合承办的“第三届中国生物地理学大会暨西南生物多样性保护论坛”在昆明成功举行。来自全国各地206所高校和科研机构的1000余名专家学者与研究生参加了本次会议。大会围绕“全球变化下的生物地理学格局与过程”主题,主要交流了近年来国际生物地理学理论、方法、技术和应用领域的新成果,梳理了中国生物地理学研究在全球变化背景下对生物多样性保护、生物资源利用和环境管理的重要作用,为巩固中国生物地理学研究特色、推动中国生物地理学学科发展、培养踏实创新的生物地理学青年人才提供了信息交融的平台。

图片

9月16日上午,大会开幕式由中国地理学会生物地理专委会副主任傅声雷教授主持。首先,中国地理学会副理事长何大明教授致欢迎辞,他回顾了蔡希陶先生、吴征镒先生、侯先光先生等老一辈杰出的科学家在西南这片沃土上对生物地理学发展做出的卓越贡献,并围绕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生态环境保护大会上所提出的“要助力提升生态系统多样性、稳定性、持续性,加大生态系统保护力度,切实加强生态保护修复监管”的指示,对西南地区的地理学发展提出了建议。云南大学副校长刘波教授代表云南大学致辞,向各位与会嘉宾表示热烈欢迎和衷心感谢,他介绍了云南大学百年发展史,以及云南大学悠久的生态学科发展历程;表达了对成功举办本次大会的决心和对生物地理学专委会一如既往的支持。生物地理学会专业委员会主任刘鸿雁教授代表承办单位致辞,向来自全国各地的参会同仁表示热烈欢迎,向辛苦筹备会议的单位及工作人员表示感谢,并激励广大生物地理学学者做最好的研究,服务于国家重大战略需求,走向世界前沿。

本次大会就生物地理学领域当下活跃的研究主题,共开设了历史谱系理论生物地理、全球变化与植被响应、全球变化下的海洋生物地理分布、功能生物地理、山地/岛屿生物地理学、植被演变与人类活动、城市生物地理、植被地理与生态系统可持续管理、生物多样性大尺度格局等9个分会场以及“生物入侵和跨境生态安全”、“西南山地生物多样性及其保护”和“研究生论坛”等3个分论坛。沈泽昊教授是“山地/岛屿生物地理学”分会场的召集人,他在会上作报告题为:大兴安岭森林破碎化格局及其成因分析。沈泽昊教授团队多位同学也报告了各自的研究成果。各专题会场共发表了160余个口头报告,研究生论坛报告80篇,展出墙报50余篇。大会还在9月15日下午开办了“生物地理分布野外采样工具软件e科考应用”、“贝叶斯末端定年法结合化石和分子证据的生物地理重建和性状演化模拟方法”、“系统发育基因组学的分子标记数据挖掘”三场会前培训。各分会场报告精彩,培训现场讨论热烈,赢得了众多参会者的踊跃提问和积极讨论、点评,气氛十分热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