滇中高原生物多样性与地球关键带自然资源部野外科学观测研究站(以下简称监测站)位于云南省中部的滇中高原,范围是云岭-苍山-哀牢山以东,金沙江以南,南盘江以北,涉及滇中5市州:昆明、曲靖、玉溪、大理和楚雄。监测站建设从2020年1月开始,批准时间2023年11月。监测站的主管单位是云南省自然资源厅,依托于北京大学,由中国地质调查局自然资源综合调查指挥中心、云南大学和云南省地质环境监测院共建。
针对滇中高原半湿润常绿阔叶林及其次生类型分布区,研究站聚焦滇中高原——云贵高原-亚热带西南季风影响区,研究方向包括:区域地球关键带结构分异与关键过程、滇中高原水土资源时空变化与驱动机制、滇中高原环境灾害风险评估与管控、滇中高原生物多样性保护与生态修复、滇中城市群可持续发展与生态安全格局。
人员情况:
研究站共有成员32人,其中正高级11人,副高级10人,中级9人,分别为北京大学、自然资源综合调查指挥中心、云南大学、云南省地质环境监测源的骨干人才,博硕研究生30余名,其中:
1)北京大学,11人:国家级人才7人
中科院院士/杰青1人,长江学者2人、优青1人,国家海外 青年高级人才3人),国际引进人才1人。
2)自然资源综合调查指挥中心,6人:国家级人才1人
3)云南大学,9人:云南省级人才3人(省政府参事、东陆学者、青年拔尖各1人)
4)云南省地质环境监测院,6人
台站站长: 沈泽昊, 北京大学城市与环境学院教授、云南大学特聘教授
野外站学术委员会:
序号 |
姓名 |
学委会职务 |
职称 |
工作单位 |
1 |
傅伯杰 |
主任 |
研究员,院士 |
中科院生态环境研究中心 |
2 |
刘丛强 |
副主任 |
教授,院士 |
天津大学 |
3 |
于贵瑞 |
副主任 |
研究员,院士 |
中科院地理与资源科学研究所 |
4 |
刘世荣 | 委员 | 研究员,院士 | 中国林科院 |
5 |
朴世龙 |
委员 |
教授,院士 |
北京大学 |
6 |
马克平 |
委员 |
研究员 |
中科院植物研究所 |
7 |
冯长春 | 委员 | 教授 | 北京大学 |
8 |
王克林 |
委员 | 研究员 | 中科院亚热带农业生态研究所 |
9 |
胡金明 |
委员 |
教授 |
云南师范大学 |
10 |
吴炳方 |
委员 |
研究员 |
中科院遥感与数字地球研究所 |
11 |
李俊生 |
委员 |
研究员 |
自然资源综合调查指挥中心 |
12 |
何洪林 | 委员 |
研究员 |
中科院地理与资源科学研究所 |
13 |
梁尔源 |
委员 |
研究员 |
中科院青藏高原研究所 |
14 |
苏建荣 |
委员 |
研究员 |
中国林科院高原林业研究所 |
15 |
沈泽昊 | 委员 | 教授 | 北京大学 |
学术带头人:
朴世龙
首席科学家,中科院院士,北京大学碳中和研究院院长,城市与环境学院教授,
学科方向:地球关键带格局、过程与圈层相互作用
李俊生
研究员,副总工,自然资源部自然资源综合研究指挥中心,
学科方向:自然资源综合监测
沈泽昊
教授,滇中站站长,北京大学城市与环境学院,
学科方向:植被修复于保护
樊辉
教授,云南省学术带头人,云南大学国际河流研究院
学科方向:水资源与水环境
曹广忠
教授,北京大学城市与环境学院
学科方向:城镇化与国土规划